单片机常用晶振频点11.0592Mhz缘由

最主要的缘由是能够准确划分时钟频率,它与UART的波特率密切相关,特别是出现高的波特率(19600,19200)时,11.0592Mhz能准确提供实时信号。

其次,选用这个晶振频点和单片机中的定时器有关联。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,如果用11.0592Mhz的晶振,根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;如果用12Mhz晶振,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,比如9600,用定时器取0XFD,实际波特率10000,一般波特率偏差在4%左右都是可以的,所以也还能用STC90C516 晶振12M 波特率9600,倍数时误差率6.99%,不倍数时误差率8.51%,数据肯定会出错。 这也就是串口通信时大家喜欢用11.0592MHz晶振的原因,在波特率倍速时,最高可达到57600,误差率0.00%。 用12MHz,最高也就4800,而且有0.16%误差率,但在允许范围,所以没多大影响。

单片机系统PCB中的晶振

单片机系统PCB中的晶振常常被要求紧靠单片机,这是因为晶振是通过电激励来产生固定频率的机械振动,而振动又会产生电流反馈给电路,电路接到反馈后进行信号放大,再次用放大的电信号来激励晶振机械振动,晶振再将振动产生的电流反馈给电路,如此这般。当电路中的激励电信号和晶振的标称频率相同时,电路就能输出信号强大,频率稳定的正弦波。整形电路再将正弦波变成方波送到数字电路中供其使用。

另晶振的输出能力有限,仅输出以毫瓦为单位的电能量。在 IC(集成电路) 内部,通过放大器将这个信号放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才能正常使用。晶振和 IC 间一般是通过铜走线相连的,这根走线可以看成一段导线或数段导线,导线在切割磁力线的时候会产生电流,导线越长,产生的电流越强。现实中,磁力线不常见, 电磁波却到处都是,例如:无线广播发射、电视塔发射、手机通讯等等。晶振和IC之间的连线就变成了接收天线,它越长,接收的信号就越强,产生的电能量就越强,直到接收到的电信号强度超过或接近晶振产生的信号强度时,IC内的放大电路输出的将不再是固定频率的方波了,而是乱七八糟的信 号,导致数字电路无法同步工作而出错。所以,画PCB(电路板)的时候,晶振离它的放大电路(IC管脚)越近越好。

单片机电路中的晶振

在单片机电路使用过程中,有时候会出现晶振不起振的原因,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:

单片机电路中受单片机质量、PCB板布线错误、PCB板受潮,导致阻抗失配而不能起振和外围电路的影响。

晶振中受晶振质量、负载(匹配)电容与晶振不匹配、晶振电路的走线过长或者有走线和外围电路的影响。

单片机中12Mhz晶振的电容数据来源

常选用内部时钟电路来分析电容数据。其实这两个电容没人能够解释清楚到底怎么选值,因为22pF实在是太小了。这个要说只能说和内部的振荡电路自身特性有关系,搭配使用,用来校正波形,没有人去深究它到底为什么就是这么大的值。




    



Insert title here
电话:0755-86097105